洗衣机漂洗对洗涤剂残留的影响

人体皮肤表面是弱酸性的,皮肤表面的弱酸性环境能够抑制某些致病微生物的生长,使其不受到伤害。这种抑菌能力称为皮肤的自我净化作用。如果皮肤呈碱性,不但细菌容易繁殖,而且对刺激性物质的抵抗力也会下降。洗衣粉、洗涤剂含有碱、发泡剂、脂肪酸、蛋白酶等有机物,其中的碱性物质除了吸出水分外,还能使组织蛋白变性并破坏细胞膜,损害比酸性物质更加严重。

家庭使用洗涤剂,可能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体内。在局部皮肤损伤或皮肤渗透性改变时表面活性剂可产生刺激作用。本文通过实验了解了使用家用滚筒、波轮洗衣机洗涤时,不同洗涤剂的残留情况,评价了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漂洗过程中影响洗涤剂残留的主要因素。


实验过程与分析

本次试验分别选择洗衣液、洗衣粉、皂粉三种洗涤剂各30g,随着负载一起分别加入到滚筒洗衣机和波轮洗衣机中运行洗涤程序,其中滚筒洗衣机选择6次漂洗,波轮洗衣机选择4次漂洗。对每次漂洗后的漂洗液进行取样,并测量每个阶段的漂洗液的PH值和电导率。

图1、图2是滚筒洗衣机不同漂洗次数下漂洗液PH值和电导率变化曲线图。从图1可以看出,在滚筒洗衣机洗涤下,无论是洗衣液、洗衣粉还是皂粉,在6次漂洗之后的PH值均呈现弱碱性。而就洗衣液、洗衣粉、皂粉三者对比,皂粉相对最易漂清,洗衣粉碱性物质残留最多。而一般来讲,健康富有弹性的皮肤是呈弱酸性的,弱酸性的肌肤可以降低外来细菌的伤害,新陈代谢正常。相反,如果皮肤呈现碱性就很容易滋生细菌感染而发炎。由此可见洗衣粉的残留最大,容易破坏皮肤表面酸性油脂保护层,从而对皮肤造成伤害。同时由曲线斜率可以看出,漂洗第3-4次时,PH值变化最显着,故滚筒洗衣机漂洗4次后继续漂洗的作用不是很大。

1.png/

水溶液的电导率高低相依于其内含溶质盐的浓度,或其它会分解为电解质的化学杂质。水样本的电导率是测量水的含盐成分、含离子成分、含杂质成分等的重要指标。故漂洗液的电导率可以反映洗涤剂成分残留情况。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滚筒洗衣机洗涤下,漂洗2次后,电导率变化率变小,漂洗4次后,电导率变化很平缓,结合上述PH的分析,漂洗次数以4次为佳。

图3、图4是波轮洗衣机不同漂洗次数下漂洗液PH值和电导率变化曲线图,从图3可以看出,在波轮洗衣机洗涤下,洗衣液、洗衣粉、皂粉在4次漂洗后的PH值也成弱碱性。4次漂洗后波轮洗衣机对三种洗涤剂的漂洗效果基本一致。洗衣液在不同漂洗次数下的PH值变化率较平稳,洗衣粉在第一、第二次的漂洗中,PH值变化率很高,第三次漂洗PH值变化率变小,第四次漂洗PH值变化几乎为0。皂粉在第一、第二次的漂洗中,PH值变化率很高,第三次漂洗PH值变化率变小,第四次漂洗PH值变化率继续减小。故波轮洗衣机漂洗次数不应少于2次。

观察图4可知,在波轮洗衣机洗涤条件下,洗衣液在不同漂洗次数下的电导率值变化率较平稳;洗衣粉在第一、第二次的漂洗中,电导率值变化率很高,第三次漂洗电导率值变化率变小,第四次漂洗电导率值变化几乎为0;皂粉在第一、第二次的漂洗中,电导率值变化率很高,第三次漂洗电导率值变化率急剧变小,第四次漂洗电导率值变化率几乎为0。该电导率变化和上述PH值变化较为吻合,故对于波轮洗衣机漂洗次数应至少有2次。洗衣液的电导率在4次漂洗后变化较小。

在同一台波轮洗衣机的两次漂洗过程中,每隔2分钟取水样并测试其电导率及碱度(表1)用以分析漂洗时间和漂洗次数对洗涤剂残留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每次漂洗过程中所取水样的电导率和碱度值都十分接近;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漂洗过程中所取水样的电导率和碱度值都有明显差异。这证明漂洗时间对洗涤剂残留影响较小,漂洗次数对洗涤剂的残留影响较大。


3 结论

(1)滚筒洗衣机对皂粉的漂洗效果较佳,波轮洗衣机对洗衣粉的漂洗效果较佳。

(2)为减少洗涤剂残留对人体的影响,波轮洗衣机的漂洗次数应不少于2次,滚筒洗衣机的漂洗次数应不少于3次。

(3)在漂洗阶段,漂洗时间对洗涤剂残留影响较小,漂洗次数对洗涤剂的残留影响较大。

2.png/

3.png/